思想政治课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07/10/21]
思想政治课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魏文爽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 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是二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本文提出要加强教师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探讨了思想政治课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教师 非智力因素 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这两个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产物;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需要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参与,教学效果也是二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人们大都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作用的研究,而对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却涉及不多;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的要求也多体现在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而对情感意志、兴趣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不够具体。事实上,教师的智力因素对教学有重要的影响,但其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艺,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换言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发挥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增强素质的教学目的。下面仅就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情感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1)这句话充分说明情感在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中的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与投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不疑以及授课过程中的激情等。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情感的自我激发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情感的自我控制来控制学生的情感,是教育者内在品质的表现,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条件。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教学激情,色彩鲜明的情感,对学生充满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情绪饱满,学习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印象深刻。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才能将教材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学生的心弦才会被知识的内在力量所叩响,师生的情感才会共鸣。应该说,各门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情感投入犹为重要。
首先,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更要立足于使学生相信、信仰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使学生懂得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更要立足于把他们培养成遵纪守法、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四有”新人。而要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教师本人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要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感情,教师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深厚的感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必须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理直气壮、满怀激情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真正让学生心有所动、情有所感。那种言不由衷、空洞枯燥的说教是不可能使学生信服的。
其次,这是由学生当前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决定的。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想上课,不愿听讲,作业马虎应付,考试临阵磨枪,有的甚至对老师的讲授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教材中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教师教学中肯定、赞美的东西持怀疑、否定和反对态度。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本身所具有的说服力,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其说服力,讲清理论本身的真理性、价值性,展现理论本身的逻辑性、深刻性。另一方面,更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启情,发挥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真实情感的人格感染力,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感染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情感教学,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内容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立场坚定、情感鲜明,对真善美要热情讴歌、真诚赞美;对假恶丑要深恶痛绝、大加挞伐。形式上,教师的情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含蓄低沉,有时眉飞色舞,有时愁苦忧伤,让学生从教师显现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意志
马克思有这样一段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这里所说的“不畏劳苦”,就是指的具有坚强的意志。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往往决定其事业的成败。教师要坚守教育岗位,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强意志、坚韧毅力的合格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意志薄弱、害怕困难,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灰心馁气、畏首畏尾,或见异思迁,或消极逃避,工作就可能半途而废,更不可能培养出意志坚定、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是一项光荣崇高而又艰苦细致的劳动,更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目的的坚定性,坚决、果断、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沉着、自制、耐心和行为的一贯性等等。
矢志不移、迎难而上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备的意志品质。当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在我国已初步形成,教师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已有了很大提高,但总的说来,教师的待遇还不高,收入与劳动付出还不相适应,与一些单位、行业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意志坚定,目标明确,自觉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不合理利益观念的冲击,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不见异思迁,不好高婺远,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思想政治课还存在一些偏见,有的领导不重视,许多学生不愿学,甚至有人主张用思想政治工作来代替思想政治课教学。加上教学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而经常变化,教师的学习、备课任务重,思想政治课较其它学科的教学难度更大一些。如果教师本人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沉着、冷静、自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好工作的基础。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高校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其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加上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诸如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会使你措手不及,有时会使你无法应对,有时会使你生气,有时会使你伤心,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沉着、冷静、自制、妥善处理,既不可惊慌失措,更不可暴跳如雷,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教师本身的工作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如有时可能出现身体不舒服,工作不顺心,家庭闹矛盾等问题,这也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自制能力,既不能将情绪带进课堂,更不能因自己的烦恼与不快而迁怒学生。而应从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冷静、克制,保持良好的心态。
坚决果断、行为的一贯性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涉世不深,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坚决、果断,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坚决不许做;布置的作业、任务,要及时督促、检查;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坚决果断的处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体验到老师说话是算数的,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必须完成的。这既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性格。教师还要保持行为的一贯性,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决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因人而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老师的公平、公正,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激发个体创造性活动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潜能的作用,使人感知敏锐,创造性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提高事业的成功率。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十分疲劳和辛苦也仍然会兴致勃勃、心情舒畅;即使困难重重也会迎难而上、斗志更坚;即使干扰再多也会集中精力,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正因为如此,所以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兴趣,包括对教学工作的兴趣、对自己所教学专业的兴趣、对教育教学规律探讨的兴趣、对学生的兴趣、对相关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兴趣等等。教师对教育工作有兴趣,就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不为外界的利益所诱惑,不因待遇低下而动摇,一心扑在教学上,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的专业有兴趣,就会刻苦努力地学习该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该专业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掌握该专业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该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这种专业兴趣也必然引起会学生对相应学科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好该门课程。教师学习、科研兴趣浓厚,广泛涉猎专业之外的其它学科的知识,就会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广,这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获得学生的爱戴。教师对学生有兴趣,就会觉得学生可亲可爱,就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想方设法为学生排忧解难。即使面对身上存在各种各样毛病的学生,也不会觉得他们讨厌,而是会满怀责任地去关心、帮助他们,研究如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才会深厚,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性格
恩格斯指出:“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4)“做什么”表明他对客观现实的态度,“怎么做”则反映出他的活动方式。这就是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对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事业的成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的心理学家甚至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成败。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良好的性格。现代教育学认为,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意思就是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性格。性格作为个人的心理特征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特征有机结合而成的,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性格品质:
1、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自己。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性格的态度特征。它要求对社会、集体、他人做到做到大公无私,热爱集体,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正直热情,富于同情心;对工作做到敬业爱岗,勤奋上进,认真细致,开拓创新;对自己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对学生做到尊重平等,公平公正,理解宽容,爱护关心。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正确的态度有利于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性格的意志特征。它要求教师的个人行为具有坚定的目的性,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自我调控能力,沉着、镇定、冷静,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等。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论及,这里不再赘述。
3、乐观向上、积极热情的健康情绪。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它要求教师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开朗豁达的心胸。教师的工作是育人,不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乐观向上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境,不仅能使教师本身朝气蓬勃、头脑清楚,精神振奋,工作充满激情,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眉飞色舞的讲授,期待信任的眼神,会使学生受到鼓舞,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记忆深刻,有利于师生感情上的交流。教师亲切和蔼的微笑,风趣、幽默的谈吐,有助于展示课堂讲授的技巧和艺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启迪了思维,掌握了知识。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许多烦心事,但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永远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表现出豁达开朗的心胸,使学生从内心对老师产生钦佩和敬仰,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信念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性格的理智特征。教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真理、讲究科学、维护道义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树立追求真理、捍卫真理、崇尚正义、祛除邪恶的坚定信念。教师在讲台上旗帜鲜明地捍卫真理,维护正义,就能培养学生惩恶扬善、正直正义的优良品质。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育活动创造性的特点还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学工作复杂多变,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条件、手段、内容、形式都不可能毫无差别的进行简单的重复。教师的教学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变化,必须及时了解科学发展现状,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克服定势思维,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多视角思考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发挥智力因素,又要重视发挥非智力因素。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8,255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
(3)朱熹 《四书集注》(论语.雍也)[M] 长沙 岳麓书社 1987 12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44